來源:騰訊教育2010-01-19200
話題四:網絡教育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
主持人夏巍峰:剛才幾位嘉賓也提到了,我們網校剛開始可能就是一些文本的形式,后來發展到視頻,以及到現在的互動。如果讓現在的學員再去學當初的課程,他們肯定是不適應了。這幾年來學員的需求,剛才李總也談到了一些,學員的需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你們從創新上面,不管是技術還是服務、教學這方面都需要適應他們的創新。這三位,在這方面是怎么樣適應學員的變化。
李凌己:現在的用戶,尤其80后這一代,他們是跟計算機一起成長了起來的,換句話說他們的許多需求有可能比我們這些服務者更前沿,他們很多需求更先進,他們對技術的掌握,對前沿的把握,應該是更先進。從這一點,我們也是一直在努力,應該說我們是在努力,努力爭取滿足大家這種需求。比如北大附中附小網校為了解決大家對于需求的細化和專業化服務,推出了北大附中附小網校答疑網,這個答疑網是由我們用戶很多需求和建議我們建設起來的。它的特點,也是剛才盧總說的創新。我們在形式上,在內容上、服務上都做很大的一個創新。在體驗上,從用戶體驗上,大家感覺還是相當的不錯。因為解決了一個及時性的問題。因為中小學教育有一個障礙,孩子們在學校里進行一天的學習,不可能再有同等的時間回家再進行五個小時、六個小時甚至八個小時的學習,如何能及時的解決他們的問題,及時的滿足他們的當下的需求,我覺得我們北大附中附小網校答疑網實現了這個功能。
主持人夏巍峰:剛才李校長提到現在學員的要求可能比以前的學員要求多,這給你們做網校的時候是不是增加了壓力?
李凌己:這一定的,現在網友們對技術的能力,對互聯網的感知,他們的要求確實是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先進,而且是越來越超前。在這么一種情況下,要滿足他們或者相對滿足他們的要求,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因為畢竟從商業形態上,機構的服務一定是滯后于需求的,這一定是個規律。
梁承昊:其實談到創新,我要說的話可能會有很多,這可能涉及到下一個話題,就是未來的事情。談到創新,我想談兩點。一點我想談的是服務。作為網絡教育大家可能一直會有一個誤區,覺得網絡教育這塊我們完全指的是線上,在線的任何各種活動,但實際上應該不是。整個網絡教育包括兩部分,一種是線上內容或者資源,也包括線上的支持和服務。夏主編可能跟學歷教育的遠程教育接觸比較的,無論在中國,或者在全世界范圍內,無論是從我們現在國家68所大學還是從比如說英國開放大學,美國鳳凰城大學這種世界遠程教育的鼻祖,或者是楷模來說都是非常強調線下支持服務的。我想從線下支持服務來講以前可能很容易被大家忽略掉的一個環節,最近幾年大家在逐漸提高這樣一個呼聲。因為我們是做中小學的,對中小學線下支持服務怎么做,可能從高等學歷教育來講可能還好,我們有鳳凰城大學、英國開放大學我們去學習就好了,中小學線下支持和服務怎么做,世界上沒有很好的楷模我們拿過來就可以用的,這塊是需要我們自己來做探索的。這幾年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一些嘗試,希望能夠給我們用戶,包括中小學的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是一個服務。
另外一個想談到的,其實我們一開始就談到了模式的問題。其實坦率的講,在這里會說一些遠程教育,包括現代網絡教育的一些問題。因為我覺得談問題可能不是什么壞事,因為認識到問題才會有未來的發展。我們現在這種網絡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我們提供內容和資源給用戶,這種實際上在某種范圍來講比如我比較愿意把它叫做資源式的網絡教育,這種教育最核心的東西實際上是內容,我們提供更好更精的內容給學員。但實際上從學員的角度來說,或者從教育本質的角度來說,教育不光是內容,教育還有一部分是過程,比如給你一本書,這是很好的內容,你就可以學會了,實際上還有一個教學過程在里面。這個過程是我們目前網絡教育模式相對來講比較缺失的,我們所有網絡教育從業者都在做這方面的努力,都在想把過程的缺失逐步地在不同階段和層次還原。但是目前來講從技術和條件講確實還是有一定欠缺的。當然這個跟基礎設施、網絡條件、技術的發展可能是有關系的。如果說我們放眼到未來十年,我想這些問題應該是可以得到解決的。如果是放眼到未來十年的話,今年是2010年,我們十年以后再談這個問題可能這些都不是問題,可能網絡教育又會有一個更好的,很好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