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保遠程教育2015-03-19443
一年一度的兩會剛剛落下帷幕,“互聯網+”成了本次兩會最熱的詞匯之一,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對國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或者進行著翻天覆地地變化。
當今的技術發展腳步,將我們逐步從物聯網(IOT:internet ofthings)時代帶入了“萬物互聯”(IOE:internet of Everything)的時代。所謂“萬物互聯”,思科集團首席未來學家Dave Evans解釋:將人,程序,數據和事物結合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萬物網將信息轉化為行動,給企業、個人和國家創造新的功能,并帶來更加豐富的體驗和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機遇。
黨的十八大政府工作報告以“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為主題,為教育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教育的現代化打下了基礎。萬物互聯的新時代更會為教育改革插上一雙騰飛的雙翅。本屆兩會所關注的教育問題,也許都能在技術的支持下,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1、教育資源不均衡,導致不同地區的教育質量差異巨大。
此問題是多年沉疴,其原因不只出在教育本身,更關乎經濟發展等宏觀命題。可在當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已經看到了曙光。正保遠程教育自2013年起,和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等相關機構一起合作“雙師教學”項目:旨在把人大附中等學校最優秀的師資和最前沿的課堂,通過互聯網技術推薦到教育水平欠發達地區。此項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了兩條并行之路:1、人大附中的優秀師資和課程通過互聯網培訓遠端學校教師,當地教師再進一步把知識傳授給孩子;2、遠端學校的學生直接在線聽課,當地老師加以輔導,多位老師培養同一批孩子。預計在2015年9月,正保遠程教育希望此舉能覆蓋全國600多個欠發達省市地區的5000余所學校,讓成千上萬的學生受益。
過去的十年里,互聯網的硬件投入對教育欠發達地區而言,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經濟負擔。時至今日,一部小巧的手機解決了互聯一切的基礎條件,讓遠在西南邊陲的農家孩子聽一堂北京人大附中名師的數學課,不再是天方夜譚。正保遠程教育朱正東每次提及“雙師教學”項目,總會感慨:“未來,我們會繼續堅持免費或收取非常低的費用,把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城市的優秀教師和講義,通過遠程教育的技術手段,送到更多偏遠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孩子們面前,改變更多人的人生。”
2、異地高考的可操作性。
每年一到暑期和寒假,所有大眾媒體都在大幅報道一個主題:留守兒童到大城市看父母。其辛酸,為人父母者都深知;其社會問題,政府層面更是明了。異地高考提了一年又一年,改了一年又一年,大范圍和深層次的推廣,卻無論如何都看不到日程表。
CNNIC發布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尤其是在10歲至39歲的青年人,占網民總人數的78.1%。在如此發達的互聯網普及程度下,異地高考有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條件:1、通過遠程教育技術手段,解決異地接受教育的地域限制問題;2、通過遠程教育技術手段,實行無紙化異地參加高考。正保遠程教育和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多年前首推在自考領域的過程考核制度,學生在線學習的時間、在線書寫的作業都能折合成相應分數,計入其自考成績;目前,此制度已經推廣到了全國8個省市的自考學習中。此遠程教育手段一旦被基礎教育采用,異地就學和異地高考亦可有路可循。
3、全民創業浪潮。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今年兩會的又一熱詞,國家層面肯定了創業潮是一個改革,認為“國家的繁榮在于人民創造力的發揮,經濟的活力也來自就業、創業……”對于創業問題,政策層面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困難反而更多的發生在創業者個人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
創業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沒有人能一蹴而就,而且很多時候,所付出的代價都是比較慘痛的。正保遠程教育創立的全球模擬公司聯合體中國中心創業實訓網,通過互聯網技術手段,通過創業實訓平臺,讓創業者在此平臺上大施拳腳、實時演練,學習創業技能,把控創業風險。到目前為止,創業實訓網已經培訓了30多萬自主創業者,他們在祖國各地努力進行著自己的創業之路,為繁榮經濟做著點滴付出。
科學家和未來學家總在糾纏技術異化人類的倫理問題,但就目前來看,技術最大可能延伸了人類的身體和心靈;在教育方面,技術最大可能的改變了教育固有的形態與形式,同時又不剝離教育的人文本質和社會屬性;所以,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萬物互聯的技術年代能讓教育飛得更高更遠,滋潤更多莘莘學子,萬物蓬勃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