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2015-05-15996
60多所國內高校簽約會計專業校企合作
“互聯網+”戰略實現職業教育進入大學校園
國內大學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能夠在校學習會計專業學歷課程,而且能夠在線學習會計職業資格認證培訓課程。這就是“互聯網+”對于國內大學會計學專業帶來的改變。日前,正保會計網校與鄭州財經學院、吉林電子信息學院、天津職業大學、吉林工商學院等60多所國內高校簽約,共同開展會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計行業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新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和會計制度的日趨完善,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然而,在我國多數高校中,對財會專業人員的培養依然存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高校人才培養成果缺乏社會化考核標準,缺少公信力,與企業實際需求存在差距;教學內容更新較慢,滯后于現實社會專業發展,缺乏真實應用案例;高校教師多以學術研究和教學為主,缺少會計崗位實際工作經驗,使得實踐教學易產生照本宣科;因高校學習成績缺乏社會認可的統一考量標準,學好學壞一個樣,學生因此喪失學習動力和學習目標;會計崗位的敏感性和特殊性,使得實習接收單位少,允許接觸的實習內容單一,難以了解不同行業的會計業務。
據介紹,正保會計網校將為合作高校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和在線教學平臺,協助高校分階段、可量化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安排會計實務專家入校進行實踐教學,通過“會計云平臺”創建產業基地提供會計崗位實習,使用“學習行為分析系統”記錄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各類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和學生“能力肖像”,用于匹配企業用人需求,為學生推薦就業,從而提高學生專業崗位就業率。
正保會計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會計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項目采用分層次、分階段的人才培養方式,面向合作高校所有財會類專業學生,推行專業資格、實踐技能、職業素養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植入日常教學體系,按學年逐年開設項目。第一學年開設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課程,第二學年開設初級會計職稱考試課程、真賬實訓課程、完成專業能力認證;第三學年通過“會計云平臺”提供會計崗位實習、開展職業能力培訓、個性化就業推薦。
據了解,會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以學歷教育+職業證書為特色的“雙證書”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在高校現有會計專業中增設(或替換)五門學分課程:《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組織學生有計劃、有目標地獲得專業資格證書,實現高校教育與社會教育資源有機結合。
鄭州財經學院有關負責人孫自強認為,會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將會為大量會計學院及專業畢業生帶來新的機遇。目前,鄭州財經學院會計學系是學校人數最多的專業,4000多名本、專科學生中三分之一為會計專業學生。然而,會計專業在就業時面臨會計證書認證考試的門檻,學生的證書通過率大概只在百分之十幾。在就業實習方面,會計專業畢業生實習也面臨著很大問題,企業很難讓學生接觸到真賬。
隨著會計專業產學研一體化校企合作,合作高校可與正保會計網校“會計云平臺”一起共建產業基地,把企業財務外包業務引入學校,實現專業教學產業化、實踐基地校園化,進而促進高校專業教育與實踐教學完美結合。